一千买期权能亏一万的说法并非危言耸听,但其风险逻辑与交易角色直接相关。期权买方和卖方的风险敞口存在本质差异:作为买方,最大亏损仅限于支付的权利金(如1000元),即使标的资产价格与预期相反,损失也不会超过初始投入;而作为卖方,则可能因市场剧烈波动面临远超权利金的无限亏损,例如卖出看涨期权后标的资产暴涨,需高价买入标的履约,导致损失呈几何级放大。亏损是否可能扩大十倍,核心取决于你是期权的权利方还是义务方。
期权的高风险性不仅源于价格波动,还与合约特性紧密相关。流动性不足的合约可能因买卖价差过大难以平仓,而行权交收失败、临近到期的价值归零风险也会加剧亏损。尤其对于卖方,若未设置止损或对冲策略,极端行情下亏损可能远超预期。当标的资产价格突破行权价且持续单边波动时,卖方需追加保证金或被迫平仓,亏损可能达到权利金的十倍甚至更高。市场曾出现因裸卖期权未及时止损,最终亏损远超本金的案例。
币圈期权的杠杆属性进一步放大了盈亏波动。不同于现货交易,期权通过权利金撬动更大名义价值的标的资产,微小的价格波动即可引发合约价值剧烈变化。尽管买方损失有限,但若频繁交易或重仓押注短期合约,可能因时间价值衰减或方向误判快速耗尽本金。而卖方看似稳赚权利金,实则需承担对标的价格、波动率、时间等多维风险,一旦风控缺失,轻则回吐收益,重则穿仓负债。部分交易者因过度自信或盲目跟单,最终从小亏演变为巨损。
对于普通投资者,需清醒认识期权的双刃剑本质。它提供低门槛对冲或投机工具,千元即可参与;另复杂的产品结构和隐性风险容易让人低估潜在亏损。监管要求开通期权权限需50万资产验证及模拟交易测试,正是为了避免散户盲目入场。实践中,许多投资者因忽略保证金规则、误判波动率或滥用杠杆,导致权利金亏光或倒欠平台的极端情况,这与合约设计初衷背道而驰。